三世纪行医路 135载守健康
烟台毓璜顶医院始建于1890年。跨越三个世纪,历经135年,从一间教会诊所发展成为集“医教研防管”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成功创建为首批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首批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医院,构筑了“一院两区”建设发展新格局,连续五年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获评A+级,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地市级医院前列,成为新时代地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典范。
坚持技术立院,铸就卓越学科实力
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发展高精尖技术。医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紧跟医学发展的前沿步伐,积极倡导技术引进与创新,每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0余项,多项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医院各学科基本上都掌握了代表学科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其中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复杂头颈颅底手术、微创腔镜手术、肾移植手术、辅助生殖技术、新式经自然腔道系列消化内镜手术等是医院的优势品牌技术,水平和规模均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或前列地位。
肾移植手术
强化体系支撑,着力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医院作为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卒中中心,以及山东省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已建成覆盖“院前—院内—重症—康复”全链条、多学科高效协同的急危重症一体化救治体系,救治能力稳居省内第一方阵。在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重度颅脑损伤、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等急危重症救治方面,综合成功率逐年提升,多项核心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强化顶层设计,聚力打造优势学科集群。医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发展战略,按照“分类建设、分级支持、连续考核、动态管理”的原则,制定了医院的学科发展体系,强化筑峰学科、凝练波峰学科、打造顶峰学科和高峰学科,加快特色高峰学科“冒尖出峰”,并辐射带动其他学科快速发展。牵头成立山东省医院协会学科建设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并担任主任委员,助力全省医院学科协同发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中医中西结合科等6个学科获批国家级重点学(专)科,57个学科获批山东省重点学(专)科/重点实验室,基本上实现了省级以上临床重点学(专)科全覆盖,数量居省内地市级医院首位。
深耕科技强院,打造医研融合高地
培育高层次科研创新团队。自主培养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滚动支持2周期,全省地市级医院唯一),泰山学者青年专家8人,山东省优青1人,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杰青人才12人,为省内地市医院高层次人才最多的医院。依托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已培养博士研究生56名,在培博士研究生47名;已出站博士后11名,在站博士后16名,持续为医院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泰山学者实验室
打造高能级科研创新平台。拥有泰山学者实验室、中心实验室、生物芯片实验室、组织标本库、专科实验室、专病数据库等研究支撑平台。在莱山院区建设了600平方米的临床试验标准化病房,为创新药物和前沿疗法的临床研究提供坚实支撑。获批筹建省重点实验室,主导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成立山东省生物样本库联盟,并担任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生物样本库学组组长,均为全省地市级医院唯一。
与院士共建省重点实验室
高水平科研成果竞相涌现。近年来,医院获批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59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省竞争性创新平台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29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0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0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68.9;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余项;获批科研经费1.69 亿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泌尿外科等5个学科科技量值排名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百强,医院的整体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居国内地市级医院前列。
精进管理兴院,构建现代治理体系
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效能。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了党委会、院长办公会、部门联席会等制度,规范了议事流程,确保党委决策部署在医院管理各环节落地见效。强化理论学习,构建了“分层分类学理论、刀刃向内查问题、靶向施策抓整改”的闭环体系,推动党员干部在深学细悟中强化责任,在问题整改中提升能力,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管理效能。
质量安全筑牢发展根基。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构建了科学、规范、高效的医疗运行体系。推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主诊医师负责制,配备289名主诊医师,强化诊疗责任落实。全面推进标准化诊疗与信息化管理,临床路径覆盖368个病种,入径率达91.0%、完成率达95.7%,均优于国家标准。健全了质量控制体系与持续改进机制,强化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实现问题识别、分析、整改与反馈的闭环管理。医疗质量核心指标持续领跑全省地市级医院。
第七届胶东国际肿瘤会议
精细运营赋能高质量发展。按照“大医务、大门诊、大运营”的管理思路,调整了组织框架,优化了内设机构,成立了运营管理科,开启了从经验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全面转型。通过选拔兼具临床经验和管理思维的专科运营助理,将管理触角延伸至临床一线。以DRG支付改革为抓手,深化病种成本核算与资源消耗分析,引导临床诊疗行为提质增效。持续开展“三优”(优库存、优人员、优空间)专项行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与运营管理效能双提升。
笃行服务荣院,永葆人民至上初心
践行双向服务理念提升患者满意度。医院着力倡导“临床一线为患者服务,职能科室为临床一线服务”的“双向服务”理念。完善行政查房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深入临床一线调研,协调解决或答复问题。开展行政职能科室至临床一线志愿服务专项行动,推动管理思维向主动服务转变。常态化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收集意见和建议,持续提升服务品质。开展的“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系列活动成效显著,《健康报》作了专题采访报道。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三个维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人性化服务
以病人为中心打造全周期诊疗模式。推行“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服务模式,开设了200余个专病门诊和40余个多学科联合门诊(MDT),建设了18个专病诊疗中心,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全周期综合服务。大力推广日间手术、远程医疗、多学科诊疗等新型医疗模式,提升了医疗质量与效率,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建设了互联网医院,构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就医新生态,大大提高了服务效能,改善了就医体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护理服务”,将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
医联体签约
下沉优质资源促进区域医疗协同发展。作为全市龙头医院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医院牵头烟威两地46家医疗机构成立医联体和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成立了转会诊、检验、检查、病理、心电等5个资源共享中心,依托40个专科联盟和40个质控中心,创新实施“1+N”专科帮扶模式,实现了20%门诊号源下沉、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及远程医疗全覆盖。开展“万名医护进乡村”活动,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带动区域医疗水平整体提升。
站在建院135周年的新起点上,烟台毓璜顶医院将赓续百年仁心、勇担时代使命,坚定不移走技术立院、科技强院、管理兴院、服务荣院之路,以更高站位谋划发展、以更实举措深化改革、以更大力度推进落实,奋力打造一流精品医院,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新辉煌,为健康中国建设再立新功。(通讯员:李成修 崔方荣 李凌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