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小管家 发表于 2025-9-9 09:10

夸夸我的好邻居

在烟台市芝罘区的街巷楼宇间,“远亲不如近邻”这句充满智慧与温情的俗语,正被一群“好邻居”们重新赋予了新的温度。他们中,有坚守承诺的党员、有细心负责的楼长、有退役不褪色的老兵、有寒冬扫雪的“热心肠”、有守护草木的 “知己”、有巡查隐患的 “卫士”。这些看似细碎的善举如同点点星光,汇聚成邻里互助的璀璨星河,更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最动人、最坚实的底色。

近年来,芝罘区积极培育邻里互助的社区生态,通过搭建平台、树立典型、弘扬美德,让这份邻里温情从 “自发” 走向 “常态”,至今已成功举办12届社区“邻里节”活动。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身边的“好邻居”们,感受那份流淌在街巷里的脉脉温情。

只楚街道楚润社区王辉:
一句承诺守护数年,为困难群众撑起一个家



画面右一为王辉

在楚润社区,流传着一段感人的佳话,一名党员十几年如一日,以实际行动兑现了对群众的承诺、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该有的样子,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王辉。他是一位信念坚定的优秀共产党员,曾因公致残,却始终以昂扬的斗志服务他人,曾于2002年、2005年两度荣获芝罘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6年冬天,楚润社区的精神残疾病人梁某家中接连遭遇不幸——父亲即将离世,姐姐因儿子患重度脑瘫在家全职照料,一大家子的生活重担全压在姐夫一人身上,生活十分拮据,这让弥留之际的老人十分放心不下。“孩子我会照顾好。”王辉用朴实的话语对临终老人承诺。此后,梁某住院数年间,王辉从未间断关怀、照顾与抚慰。2024年夏天,梁某手臂钢板感染化脓,王辉连续多天守在病房进行照顾。对于梁某而言,王辉不是家人却胜似家人。王辉本身就需要别人帮助,却一直在默默帮助别人,他以言出必行的实际行动谱写了新时代共产党员心系群众的英雄赞歌。

世回尧街道世秀社区陈宗元:
能歌善舞的“明星楼长”,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



画面最中间为陈宗元

在世秀社区的社区群众活动室外,时不时就会飘出悠扬动听的歌声,这里便是世秀社区文艺爱好者们的“大舞台”。社区党员陈宗元在这里牵头成立了艺术团,带领团队从最初的10人发展至50多人,编排出《泉水叮咚》、《我的祖国》等经典曲目,多次登上烟台市电视台组织的晚会等文艺活动。陈宗元还有另外一重身份——世秀社区世平路45单元的楼长,他将理论政策 “翻译” 成百姓听得懂的家常话,把居民的急难愁盼精准反馈给社区,耐心调解邻里家庭纠纷20余起,成为了社区与居民间的“连心桥”。他常说:“和睦家庭是服务社区的底气。”陈宗元用热心、爱心与责任心,在社区治理与文化建设中发光发热,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

向阳街道兴隆街社区赵海涛:
退役不褪色,服务显担当



画面右一为赵海涛

在兴隆街社区,居民们总能看到一个身穿志愿服务红马甲忙碌的身影,无论是独居老人需要换灯,还是突发管道的抢修现场,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这个人就是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赵海涛,一名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退役军人。兴隆街17号顶楼居民深受阁楼野鸽困扰,“咕咕”声不绝,鸽毛遍地。赵海涛与吕明接到求助后立即行动,小心翼翼地将幼鸽和鸽蛋转移至保温箱,反复测算、量身定制挡板。赵海涛蜷身钻进阁楼,跪地作业,六次进出终将挡板严密封装。随后,他们协同社区彻底清理环境,并将鸽群移交专业饲养人员。居民由衷感谢:“感谢驿站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这样的“小事”在赵海涛的工作中不胜枚举,从军营到社区,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赤诚。赵海涛用一次次暖心服务诠释了退役军人的本色,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也正是“链接资源、服务民生”的具体践行。

凤凰台街道新桥西社区刑秋菊:
“全能达人”热心服务,桩桩实事暖民心



画面左一为刑秋菊

去年那连续多天的暴雪让很多新桥西社区居民记忆犹新。天刚蒙蒙亮,邢秋菊就扛着铁锹出门了,她在零下10℃的严寒中连续清扫3小时,双手被冻得通红,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扫雪队伍,邻里共同齐心协作,为整栋楼清出安全通道,保障了大家的出行安全。这位“全能阿姨”的本事远不止于此。楼栋门前因台阶狭窄出行不便,她二话不说,搬来砖块、调配水泥,加宽台阶,为居民消除安全隐患。辖区老人不会使用打车软件,她热心帮忙联系车辆,并将老人送上车。在社区夜校,她化身为烘焙老师,手把手地指导居民制作糕点,让香甜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在乞巧节、端午节,她手把手地教大家做巧果、做艾草养生锤,让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社区绽放。邢秋菊用一桩桩、一件件实事,诠释着无私奉献的真谛,她忙碌的身影,已然成为社区里最温暖、最动人的风景。

幸福街道福悦社区林清敏:
社区中的草木“知己”,扮靓邻里“后花园”



画面左一为林清敏

“这哪像新小区?植物太少了”,“好好的花儿都蔫了,太心疼了!”在福悦社区的物业楼长联席会上,绿植养护的难题被几位楼长一齐推到了桌面上,大家愁眉不展。原来,小区聘请的物业团队来自南方,不熟悉北方沿海气候,春日新栽的花木未及盛夏便凋零过半。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林清敏主动站出来:“要不,我来试试?”作为侍弄花草的好手,林清敏从浇水、施肥到剪枝、驱虫,手把手教物业工人和居民养护技巧。为了照料这些花木,她每天凌晨五点就起床 “查房”,像照顾婴儿般细心。渐渐地,枯枝抽出新芽,绿意重新铺满小区。如今,林清敏不仅是物业特聘的 “植物医生”,还是社区 “能人库” 的明星成员 —— 垃圾分类、邻里调解,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用对草木的热爱,把小区变成了邻里共赏的 “后花园”,也让互助的种子在居民心中生根,她守护着满园葱茏,成为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

芝罘岛街道大疃社区陈德英:
每天两万步的“安全卫士”,守护楼道零隐患



画面中为陈德英

“这堆旧家具得赶紧挪走,万一着火就是大隐患!”清晨7点,大疃社区楼片长陈德英拿着笔记本又开始了每日巡查。作为社区楼道环境治理的“排头兵”,她的手机里存着30户居民的联系方式,巡查台账本上记满了楼道堆物、电线私拉等安全隐患问题。上月,陈德英发现一楼地下室堆了半人高的纸壳箱,居民王大爷觉得 “囤着能卖钱”。她没有强硬劝说,而是先拍照片发网格群警示,再带着《消防法》条文上门:“您看这灭火器都被挡住了,真出事儿可耽误救命啊!” 之后三天,她陪着王大爷整理可回收物、联系废品站,最终清空了楼道 “拦路虎”。半年来,她带领志愿者清理废旧家具 30 余件、拆除私拉电线 12 处,推动所管楼栋成为社区首个 “零隐患楼道”。陈德英用每天2万步的“铁脚板”,走出了居民家门口的安全防线。“真情换真心,奉献也是收获”。这是陈德英大姨常说的一句话,折射出她热爱生活、激情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些“好邻居”的身影,是社区里最熟悉的 “家人”,也是基层治理中最鲜活的 “细胞”。在芝罘区,“远亲不如近邻” 的传统美德正以更丰富的形式延续,让社区都成为有温度、有归属感的 “大家庭”,也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 “暖心动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夸夸我的好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