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铛BB 发表于 2025-7-21 12:43

午休时间给你们上一课:掩耳盗铃

<!----><style type="text/css">html{font-size:375%}</style><link href="https://pic.app.ytbbs.com/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20240712" rel="stylesheet" position="1" data-qf-origin="/static/publish/css/style.css?v=20240712"><!--    付费贴-->    <div class="preview_article ">            <!---->    <p>掩耳盗铃</p><p>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p>    <!----></div>            

铃铛BB 发表于 2025-7-21 12:44

译文
  范氏逃亡的时候,有老百姓得到一口钟,想把它背走。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厌恶(恐怕)别人听到,可以;但怕自己听到,就很荒谬了。

铃铛BB 发表于 2025-7-21 12:44

注释
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则:但是。
负:用背驮东西。
锤:槌子或棒子。
况然:形容钟声。
遽:立刻。
恶:害怕。
悖:荒谬。

铃铛BB 发表于 2025-7-21 12:44

寓意
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铃铛BB 发表于 2025-7-21 12:45

简析
《掩耳盗铃》是一则成语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百姓得到一口钟,但因其体积巨大,他想把它敲碎了再背走。但刚砸一下,那口钟就发出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捂住敲。实际上,掩耳只能欺瞒自己,却无法阻挡声音的传播,更无法阻止他人的探寻与贪婪。这篇文章阐明了自欺欺人只会陷入更深的困境,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客观事实,不被贪念和自私所蒙蔽,以免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铃铛BB 发表于 2025-7-21 12:45

创作背景
《掩耳盗铃》是先秦吕不韦所作,他为卫国濮阳人,主持编纂《吕氏春秋》。

铃铛BB 发表于 2025-7-21 12:46

思考
1、“有得钟者”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做出了什么举动?
答: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

2、当他“以锤毁之”有了新的发现,他又有什么想法?做出了什么决定?
答: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3、面对他这种担心,这种举动,你想告诉他什么?
答:害怕别人听到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你能捂住自己的耳朵却无法捂住别人的耳朵,你捂住自己的耳朵只是自欺欺人罢了。

一花一世界yt 发表于 2025-7-21 12:47

好!!!!!!!

余笙 发表于 2025-7-21 12:54

非常详细,可以看着睡觉

好吃的不是拉面 发表于 2025-7-21 12:55

好!!!!!!!!!!

铃铛BB 发表于 2025-7-21 13:02

余笙 发表于 2025-7-21 12:54
非常详细,可以看着睡觉

下次给你讲个高枕无忧

余笙 发表于 2025-7-21 13:09

铃铛BB 发表于 2025-7-21 13:02
下次给你讲个高枕无忧

期待

牛家卧 发表于 2025-7-21 14:19

你想干什么,好不容易熬毕业了,你又想教我??

缘来是惜 发表于 2025-7-21 17:20

这钟声铃声好比在阳光下,不好偷啊

余笙 发表于 2025-7-21 17:21

牛家卧 发表于 2025-7-21 14:19
你想干什么,好不容易熬毕业了,你又想教我??

{:face_048:}{:face_048:}{:face_04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午休时间给你们上一课:掩耳盗铃